7月6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在沪召开,交行行长刘珺以“共创AI新生态,共享数智金融新价值”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提到,技术本身对行业给予了使能和赋能,同时也对行业形成了冲击和挑战。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一直较为领先,并且积累了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具有多维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金融与人工智能深度契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AI带来广泛变革,中国数据、场景有规模优势
(资料图)
在刘珺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逐步倍增人类生活空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现实世界、物理场景和虚拟宇宙相结合的数字体验,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互动、娱乐、购物、学习,将人类生活空间从物理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并倍增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提升体验和效率的同时,延展人的创造力,实现更多可能。
二是改变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在消费端,通过人工智能对用户消费习惯与偏好的自动画像,实现个性化需求与专业化供给的智能匹配,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生产端,通过人工智能助力实现人机协同制造、精益运营管理、精准质量管控、柔性智能服务,推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三是重塑生产要素结构和优序。数字经济时代参与生产力创造的要素越来越多,目前建立合法合规合理的数据定价、碳定价的机制都已提上议事日程,将持续推动劳动、资本、土地、数据、碳汇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推动“人力”向“人智”的跃升。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构与重构人类劳动的过程,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人的“力”的部分的革命性替代,帮助人类摆脱了重复性体力劳动的困境,未来将越来越多地展现对脑力劳动的替代,加速“智”时代的到来。
“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革命性变化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刘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价值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
其中,数据方面,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4.5亿户,消费端线上化、数字化水平全球领先。数据生成以年化超过30%的速度拾级而上,若干年内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数据库;场景方面,中国规模大、差异也大的市场需求,将提供多样化应用落地场景。
金融与AI相融相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一直较为领先,并且积累了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具有多维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金融与人工智能深度契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刘珺表示,金融业前期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领域,并取得明显成效。
“日前,生成式AI浪潮呼啸而至,通用人工智能加速走进现实,将成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金融机构进入布局阶段,探索打造金融领域专业大模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新生态建设,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珺说道。
他同时强调,AI发展要厘清方向性和路径性,平衡发展与安全。无论多么具有变革性、颠覆性的技术,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继而实现提升人类福祉和实现文明进步的目的。
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交行在大会展厅通过“AI赋能数字化转型”“AI服务区域一体化战略”和“AI打造交行特色金融”三大展区,展示了最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并将在7月8日举办“新一代AI新时代金融”论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