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陈正洋
【资料图】
5月29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生态保护修复情况调研组作《关于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简称《报告》),晒出“成绩单”,提出了未来努力方向。
全省造林475万亩,累计矿山生态修复72万亩
《报告》称,河南通过建立“1+N”的规划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沿黄生态带为重点,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一大别山三大山系为生态屏障,以淮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干渠沿线、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沙颍河等生态廊道为脉络,以各类自然保护地及生态斑块为关键节点的“一带三屏四廊多斑块”生态保护格局。
组织实施了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秦岭东段洛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家重点工程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两年来全省完成造林475.33万亩(约为3169平方公里),森林抚育391.9万亩。
截至今年4月,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地345处,将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到自然保护区范围。此外,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5年来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72万亩。
未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
尽管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报告》认为,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稳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对此,《报告》提出,将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作为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建立健全生态资源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突出生态问题,部署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强化执法监管和部门协同,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实施协调机制等跨部门工作机制,完善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建设资金使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