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来西瓜还要打秧叉才能长得更好!”日前,在山东省临朐县冶源街道杨善初中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尚善农场”西瓜大棚里,一个个拳头大小的西瓜幼果青翠夺目,长势喜人,该校初二学生魏子明正在忙着和同学们打秧叉、除草。他们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西瓜大棚里满是汗水浸润的脸庞。
临朐县冶源街道杨善初中位于城乡接合部,也是临朐县比较早的工业大镇,生源构成复杂,多数家庭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对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杨善初中探索以课程化的方式将劳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体系和学生培养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设序列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并结合乡土特色,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民现场指导,把课堂教学搬进“农场”。
“特色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是我们开展劳动教育的出发点,推动育人模式创新则是落脚点,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思维,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是我们实施劳动教育的目的。”临朐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丛林说。
2019年,临朐县出台了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小学劳动体验教育课程实施指南,指导全县学校根据地域特色、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立足课程标准、聚焦课堂教学、突出课题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日常劳动、农业生产、志愿服务等方式,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劳动体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尊重传统文化、热爱劳动的良好因子。
在此基础上,临朐还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乡土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周边非遗文化村开展劳动教育研学实践,跟非遗传承人学剪纸、画年画、制作黑陶,在学中做、做中悟,在劳动中体会“匠心”。
同时,临朐县积极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村庄和社区,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目前,临朐县已建立劳动教育基地49个,开发劳动教育课程80余种,授课3000余节,覆盖学生10.5万人,充满浓郁“乡土味”的劳动教育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在劳动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研判‘劳’的方法、合理评价‘劳’的效度、精心凝聚‘劳’的合力,是推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临朐县教体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胡德凯说。
杨善初中通过探索实行师生双评价的“积分制”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并与教师评价改革、“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和教师减负有机结合,深入推动劳动教育科学合理实施。“一年下来,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多与少、劳动态度的优与劣、劳动效果的好与差,都一清二楚,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杨善初中校长衣惠民说。
目前,临朐县已初步形成突出能力、表现、效果、发展等维度的发展性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师生双向评价新机制。同时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实践教育、劳动基地建设等内容纳入对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推进劳动教育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有效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更有“乡土味”、更接地气的县域劳动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